新华网北京12月9日电(记者齐中熙、毛晓梅)国家将改革和完善农资价格调控机制,逐步建立对种粮农民的化肥、柴油等农资的直接补贴制度。
此外,明年国家将继续对短缺的重点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以稳定粮食市场价格。
记者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获悉,稳定
发展粮食生产,成为明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发展改革委将继续致力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努力使粮食总产量保持在今年的水平。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调节和调控机制,充实地方粮食储备。
同时,国家将加大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力度。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其中,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中央投资比今年将有大幅增加。(完)
社会事业:政策、投资、经费更多向农村倾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明年,各部门在制定发展规划、提出政策措施、安排建设投资和事业经费时将会更多地向农村倾斜。
“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应当是一个享有政府公共服务的农村。”发展改革委规划司司长杨伟民如此评价。
截至目前,“两免一补”政策已经惠及3600万农村学生。教育部负责人表示,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享受到免费教科书和住宿生活补助,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为实现这个目标,中央政府会投入更多的财力。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自2003年下半年开展以来至今,已有1.63亿农民参加。明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的县(市、区)将由目前占全国的21%扩大到40%左右,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基础上再增加10元,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增加补助。
此外,国家还将逐步建立城乡衔接、公平统一的社会福利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总体上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以人为本与构建和谐社会理念深入人心的新形势下,中央作出的又一个重大决策,是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具体化。
·建设新农村农民有“三盼”
·新农村建设成全党全国共同行动 三方略破解难题
·新华时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有良好开局
·国务院: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正破题:开好头 起好步 打牢基础
·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国已明确免征农业税省份达28个 8亿农民受益
中新网11月23日电 财政部长金人庆近日接受学习时报采访时透露,目前中国已经明确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到28个。
金人庆称,解决“三农”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本届财政部提出了“让公共财政照耀农村”的新理念,不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多渠道、多种方式着力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是积极实施了“三减免三补贴”政策。即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全部免征牧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对部分地区农民实行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到目前为止,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一律实行免征农业税;已经明确免征农业税的省份达到28个,河北、山东、云南3个省也有210个县(市)免征农业税,享受免征农业税实惠的农民达到了8亿人。
二是加大对农业综合开发等支持力度。认真落实新增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向粮食主产区倾斜等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扶贫开发、抗灾救灾的支持力度。
三是积极出台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有关政策措施。今年中央财政专门安排150亿元,用于对财政困难县乡政府增加县乡税收收入和省市级政府增加对财政困难县财力性转移支付、县乡政府精简机构和人员、产粮大县等给予奖励;对以前缓解县乡财政困难工作做得好的地区给予补助。
四是认真落实支持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金人庆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财政部门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两个趋向”论断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