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18-11-11
http://edu.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5/11/11 | 邹恒甫:林毅夫是三五流 大多数经济学家不入流
类别(言论and历史)
|
评论
(0)
|
阅读(114)
|
发表于 21:45
武汉大学教授邹恒甫昨天毫不客气地评论起国内经济学家,他说:“我和林毅夫是三五流,张维迎是九流,大多数人都不入流。”
昨天出版的《南方人物周刊》刊出了对邹恒甫的采访,这位专注宏观经济学领域近20年的湖南学者毫不掩饰自己的张扬个性,“有些人在学术上我是看着他们长大的,我太了解他们出名的情况了”。
邹恒甫的批评基于对“媒体经济学家”的认识,他认为很多学者只知对媒体指手画脚,在学识上并不扎实。邹恒甫还对北京大学张维迎教授直接提出疑问:“张维迎动不动就说自己是‘中国产业经济学第一人’,我不知道中国的产业经济学家们对主流的产业经济学做了什么贡献?”
访谈中,邹恒甫点名评论的经济学家有8位以上,包括林毅夫、张维迎、周其仁、杨晓凯、李稻葵、白重恩等。
邹恒甫这次对学界批评的言辞胜过香港学者丁学良。过去半个月里,经济学家们突然面临了一场学术与道德上的双重压力,这次甚至到了直接点名的地步。 (北京晨报 张黎明)
·中国真正的科学家有几个?
在接受记者“您觉得中国有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的提问时,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教授丁学良回答道:“最多不超过5个。国内有的著名经济学家连在国际上最好的50个经济系里当研究生的资格都不够。有的经济学家还没有对经济科学做什么样的贡献就想着获诺贝尔奖。”
[详细]
调查: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
调查“你相信哪位主流经济学家”,结果显示――公众信任率超过10%的经济学家仅两人。郎咸平(31.0%),吴敬琏(19.8%),12.5%的人回答“谁都不相信”
根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搜狐新闻中心近日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丁学良“不超过5个”的说法得到了83%的公众支持,还有近10%的人表示说“说不好”,明确反对的人占8.3%。
·
梁小民:我国几乎没有讲真话的经济学家
·
合格经济学家“不超过5个”我信!
·
难道吴敬琏都算不上中国合格经济学家吗
·
谁是中国主流经济学家?
·我们需要怎样的经济学家?
对于经济学家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凯恩斯在为其老师马歇尔所写的传记中有过精彩的描述。他指出,与更高深的哲学或其他纯科学相比,经济学看似一门很简单的学科,似乎并不需要任何极高的天赋;但是好的或者胜任的经济学家也是稀有动物。对这个悖论的解释也许在于“好的经济学家应该具有各种素质的罕见的结合。在某种程度上,他应该是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和哲学家、他必须了解符号并用文字表达出来。……他必须考虑人性或人的制度的每一部分。他必须同时保持果断而客观的情绪,像艺术家一样冷漠而不流俗,但有时又要像政治家一样脚踏实地。”
因而,总的说来,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既要客观又要主观;既要冷峻,又要满怀人文关怀。
[详细]
·
中国合格经济学家不足5个?京城一流年收入百万
·
中国经济学家该反思什么
·
经济学家缘何再度“集体失语”?
·经济学家为何成了众矢之的?
把中国在很多领域的改革出现的问题都归罪于经济学家是不够客观的。多数经济学家没有那么大能量左右中国改革进程,他们只是参谋,如果他们还能当上参谋的话。
综观这些年来公众对经济学家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经济学家经常越出自己的专业范围,就自己并不熟悉的领域发表一些不正确的甚至不负责任的言论;二是经济学家没有坚守知识分子的操守,通过影响公共政策,为强势群体代言和谋利。后一点尤为人诟病。
[详细]
·
批评不是一棍子打死 宽容对待经济学家的逐利性
·
经济体制转轨提供土壤 新一代经济学家群正崛起
·
经济学家成众矢之的 仅朗、吴二人信任率超10%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763]
时事聚焦
[452]
言论and历史
[292]
五花八门
[19]
备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