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艺术网首页
商城
|
资讯
|
作品
|
博客
|
教程
|
论坛
登录
注册
加为好友
发短消息
来自:
性别:秘密
最后登录:2018-11-11
http://edu.5d.cn/
首页
|
新闻
|
话题
|
博客
|
相册
|
艺术作品
|
社交关系
|
留言板
|
社交圈
2005/11/09 | 取消干部专车 “公车腐败”末日?
类别(言论and历史)
|
评论
(0)
|
阅读(52)
|
发表于 21:42
来渝参加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三届一次常务理事会的全国机关事务工作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元慎日前表示,目前已开始了公务用车改革的试点,我国公务用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自下而上,改革到厅局级领导干部,厅局级及以下的干部将可能取消专用公务车。
全文阅读>>
宁夏回族自治区开始对全区7000余辆党政机关公车粘贴“公务车”标识,此举有利于加强监督,一定程度上杜绝“车轮腐败”。
[/b]
[b]
动真格的,支持吗:厅局级及以下干部专车可能被取消
支持,将会取得重大成果
[/b]
[b]
公车已经造成巨大能源消费和财政负担等后果
【
新华网友
】:
公车消费之“罪”——扭曲汽车价格,催生汽车暴利:公车消费这个毒瘤,最早是从85年开始的。 1984年以前,国家对公车控制较严。按照当时的规定,只有党和国家的高级干部才有资格配备专车,县团级以下的官员只能使用吉普车和自行车。1984年,这项规定被取消,公车消费犹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1985年,全国进口的轿车、面包车达20万辆,耗资近20亿美元,超过了前30年的总和。巨大的市场容量和利润空间,不仅使各地争相上马轿车项目,汽车走私活动也因此与日俱增。公款购车的“雄起”,使中国汽车市场欣欣向荣。据了解,80年代和90年代,公车在我国轿车中曾占到90%以上的比例。对于大部分中高档轿车来讲,公车消费的比例竟高达90%以上。以“奥迪”为例。1988年,奥迪授权中国一汽生产奥迪100,当时一汽组装了499辆奥迪100,结果全部被政府部门抢购一空,自此,奥迪100成了中国名副其实的官车。公车几乎垄断了国内的汽车消费市场,以1993年为例,当年全国生产轿车22.5万辆,加上进口的18.1万辆,共40.6万辆。其中竟有98%为公款购买!国家一只手投资造轿车,一只手掏钱把轿车几乎全部买下,随着“公车”数量的激增、档次的攀升,财政日益不堪重负。而一旦对公车消费进行限制,轿车市场就立即萎缩。 公款的大力支撑,催生了中国的汽车暴利时代,汽车市场也开始了虚假的繁荣。公款购车造成了汽车价格的极度扭曲,加剧了产业规模和分布的散乱局面。而中高档车市场,所呈现出的更是一种畸形的发展状况。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均收入排名世界上100多位的国家,拥有的高级轿车的数量却是全球最大的国家之一,岂不怪哉!
【新华网友
】:
中国有多少公车?养这些公车一年得花多少钱?根据2003年3月两会期间,两会政协委员提交的“第0225号提案”中的调查数据显示,“八五”期间,全国公车耗资720亿元,年递增27%,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大约是GDP增长速度的3.5倍)。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约有350万辆公车,包括司勤人员在内耗用约为3000亿元人民币。
【
新华网友
】:
我很赞公车改革,公车私开现在越演越烈,不仅是国机关一些国有企业也是如此,企业头头用公车(专配),连科、室、班组长都配有专车,据我所知这一家国有能源类企业负债率近达80,就是如此腐败,群众看在心里敢怒不敢言,谁管?
【
新华网友
】:
我支持公车改革,越快越好。给普通干部发公车补助一定会大受欢迎。现在机关里只有个别领导无偿享受公车,甚至一些司机也把公车当成私家车,大家都敢怒不敢言,一旦改革,这些事情就不复存在,大家心情舒畅,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但我认为厅以上干部,如市长,副市长等还应配备公车,处以下干部则可发放车补。
【
新华网友
】:
公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如我们县乡镇科级党政领导正职每人配上1部小车,县处级正副职每人都有一部,有的职务已退下来,但小车还是占着不"退",不得了!一辆车财政每年要支出多少钱,可想而知,这是腐败行为,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为该改革鼓掌!寄语希望
【新华网友
】:
公务员本身是受人民委托来行使公权的,他们的工资,福利,办公费用都是由纳税人支付的。但是现在的政府部门在滥用人民赋予的公权,最大化谋取自己的部门和集团利益。养公车和公车货币化都是在滥用公权的表现。为了外出办公,政府和行政部门根据需要有公车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公车用来作为公务员上下班和办私事的代步工具就是腐败。试想纳税人缴纳了税金后还要自己支付上下班通勤费,这面挤公交,骑单车,那面公务员却座着豪华通勤车和领导专车,还要给他们让道,让公务员的车优先通行,纳税人的心里是什么感想?
【新华网友
】:
希望越来越大,成效越来越近。公车使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这三大毒瘤顽疾割掉了、治好了,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成效必将上一个大台阶,和谐社会建设也必将出现令人耳目一新的好局面。衷心为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的真抓实干,求真务实叫好!坚决拥护这种改革,其实做事的都是一般的干部,跑路的都是他们,他们怎么就没有专车呢?现在我们这儿实行了领导干部货币化,领导的车费每月以货币化的形式发放给了他们,而一般干部的每月乘车费是他们的四分之一,他们工作坐车照旧,有时是象征性出一点钱,他们还说坐车是他们副县级以上领导的一种待遇。的确不合理呀!有人说“领导干部的货币化,其实就是腐败的合法化”。这话还是蛮有道理的。
【
新华网友
】:
我怀着高兴的心情听到这么好的消息,希望快点解决人民最痛心的腐败事情.公车改革势在必行,只希望能在全国各地尽早推广,由公车衍生出的腐败和浪费实在严重。但改革又谈何容易,前段时间我们这里搞了一次超标车清理,我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是我所了解的是我们县某些领导的超标车还是照跑不误,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他竟然有两辆专车!超标车清理工作结束了,超标车照跑不误,公车改革结束后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拭目以待。
[/color]
[/font]
欣赏更多留言和评价>>
[color=#000080]
[font=黑体]
我来献计献策!
公车改革阻力为什么大?
【新华网友
】:
公车改革,这是一项牵涉自身利益的改革,关键是领导层有没有决心,摒弃特权思想,从广大基层群众的利益出发,少为一份特权,就是多为民谋一件好事。但愿公车改革“彻底”。我赞成刚才有位网友的看法:现在领导坐的车也都说是单位,实际上也是配给单位的,但由于中国官位思想,名义上单位的车子,其实都是给某位领导一个人专用的。这是严重的官僚主义、特权主义,是体制的严重问题。作为老百姓都是欢迎进行公车改革的,但是本人认为在中国很难,因为公车对当官者来说是他们的特权,对当权者来说能将自己的利益轻易地放弃吗?!
【双木广大梦
】:
问题不在于是不是取消专车,而是在于公车怎么用。在许多西方国家,公职人员公私观念很分明,他们办公事坐公车,办私事坐私车,不管是不是专车都一样。我们国家可好,本来是配给办公事的车,可公职人员不管公事、私事都用;不仅公职人员自己用,他的亲属、朋友都用;不仅公职人员自己和亲属用,司机和他的亲戚朋友也用。如果不解决公车私用的问题,取消那级干部的专车意义都不大。建议公车改革首先在杜绝公车私用上下点工夫。现在石家庄政府车辆是8字打头,建议纪检委和监察部门在公休日到商场、超市门前检查一下,看看有多少8字头的车,并逐一弄清这些车都商场、超市是办公事还是办私事。我觉得,公休日到商场、超市办公事的可能性不大。
【龙龙龙飞】:
公车制度是国际通行的职务消费制度,推行公车改革,并非是公车制度本身不科学、不合理,公务活动使用公车本来合情合理,而是国内现行的公车制度行政运作成本太高。完善配车制度,严格用车制度之类的改革举措,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群众意见集中的超标配车、维护费用昂贵、公车私用等问题。因此,采取“取消公车,代以补贴”的职务消费货币化改革,是化解公车刚性消费的最好办法之一。而为防止公车改革后,车辆费用转嫁到其他职务消费项目中,有必要对职务消费的其他项目如通讯费、差旅费、招待费等同步改革。
【新华网友
】:
应该分为: 1,中央,国务院机关仅仅保留部级以上。(部级不配) 2,中央,国务院直属机构(部门)保留部级。 3,省保留省级及直属机构(部门)保留厅级。 4,市保留市级及直属机构(部门)保留处级。 5,县保留县级及直属机构(部门)保留科级级。 这样也许实在点,又容易真正执行。 (在机关的不配。)
【新华网友
】:
公车是万恶之源,一定要下大决心取消。即使贴本也要取消,公车所引发的付面效应不是几个钱所能比拟的。公务车的腐败相当严重,改革势在必行,不仅地、县级的正副领导各有专用车,而部、委、局、科、所、街办,镇、乡的各位领导也各有专用车,有的村长、支部书记也有专用车,每车配备专职司机或聘用司机,有的单位调一位新领导,又购买—辆新车,而且越员越好。公车私用也越来越宽,好友、麻友、舞友、歌友、棋友、鸟友等也随意用公务车。在改革中要公开、公正,严防借机捞钱。坚决支持各级政府的公车改革,取消“特权享受”!但是,不要把眼睛只对着政府部门上下班的交通(通勤)车下工夫。更要对平时和公休日的公车私用(尤其要对公、检、法、工商、城管、卫生等等单位的公车)进行严格管理。因为在我们老百姓的眼里,总会看到他们的车常常在办私事(接送孩子老婆上学上班,到超市买吃喝等等)!
【新华网友】:
现在的公务车配给太乱了.县级领导有,科级有,或许股级也有.从帕萨特至普桑,有经费买,没有经费借钱也要买.越换越高级.有的单位根本不考虑工作是否需要,而是把配车当作一种特权待遇.我们单位的汽修燃经费占到了全部经费的一半儿还多,一个40多人的单位有11部车,领导班子成员全部有专车.但个别办案部门却没有车用. 其实公车改革很简单,一是各地区根据实际确定配车级别与车种,二是根据领导级别与工作实际确定油耗费用.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不允许购车,已购的收回拍卖.超出油耗标准的自费.
应该全面展开,更快进行,不仅自下而上。
【新华网友
】:
注意文中提出的是取消“专车”,但是有那一个领导的专车说是专车的,都说自己坐的是单位公用的公务用车。实际是是他一个人使用。所以说取消专车简直是自欺欺人。
【新华网友】: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取消了“专车”,他可以以他人名义另买一辆名正言顺地长期“租用”,最后是你租我也租,租得比现在的规模还要大。我们单位一把手,坐的是奔驰,对外称是外商送的,挂的也是外企牌照,可明白人都知道,单位早就把车钱付给了外商,只不过不当面点破而已!最近的报考公务员就给我们提了个醒,46.8:1,为什么都剥尖脑袋往公务员队伍里钻,就连搞得好的国企老板也想混个副县长或副市长当当,为什么?当了官就有权,有了权就有钱!社会真的朝着这条路发展下去,我真的担心,这些公务员以后吃什么穿什么?我们现在的公务员的侍遇不是低了而是高了!只有人人都想创业,人人都能在创业中富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发展型的社会!
【新华网友】:
请问王秘书长:一、公车改革为什么非得要自下而上?为什么上面高级干部就不能带头做个榜样?二、为什么目前公车改革只能到厅局级,而不能向省部级推?要知道越往上,政府为腐败所买的单就越大。三、公车改革的步子可否跨得快一些?老百姓现在看到光一个七品县长就一人独享两辆专车来气。四、公车改革不能把政府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单位混在一起看待。
【mashaguo】:
为什么要逐步改?这么简单的事情说该就应改。我作为参加工作36年,54岁的女同志每天都是做公交车觉得也不是活不了。过去战争年代我们的革命先辈凭着两条腿不是照样把日本侵略者赶出国门。现在尽管时代发展了,但精神还是应该继承的。应向国外一样,企业、事业单位储备几辆中巴、吉普车以便必要时使用就行。部队单位也应该严格控制汽油费、汽车维护费的报销。现在在这方面公家的开销太大了。吃饭、用车工价报销花去纳税人的多少银子。省下这些钱投入教育和公益事业能解决多少贫困人口的吃饭穿衣治疗疾病的问题。希望早日实现全面的车改。为什么于国家、人民有利的事情总是迟迟实行不了?
【新华网友
】:
为什么要给他们发补助?取消班车而发补贴费是不恰当的,班车是单位的福利,取消班车是为节约国家财政支出,而在取消班车后发给个人补贴费是不能达到节约支出的。反观相当企业的职工,单位没有班车骑车、坐公共汽车上下班,发补贴费吗?为什么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就不能与企业员工相同待遇呢?并且补贴费的数额相当企业员工的最低工资水平了,这合理的地方在那?民众关心的不是单位广大员工乘坐的班车是否存在,而是反映最大的指定配给各个单位领导的专车在超范围配置、超标准购买、超范围使用的的问题。
【新华网友】:
车改权衡利弊取其重是非常重要的。一辆公车每年需5万元人民币的养车费,(不算司机工资)。全国估算有公车300万-500万辆(看算到县还是镇或是村级,如按后者算汽车规模还要扩大)。按300万算乘5万就是一千五百亿人民币!试问:全国哪一项改革能节省这么大的资金?这还不算每年在不断增涨的购车费用及汽车每年10%以上的折旧造成的国有资产损耗、流失,以及因公车引起的腐败在人民群众造成的恶劣影响等等(这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但是有利就有弊;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车改是涉及到千家万户的事;乘车人中有一部份是工作需要;另外司机的安置;及车补规模的多少,及车辆的处置。这都是十分敏感的问题,需要审时度势;循循善诱。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如果确实取消了公车,并发了车补(补助在明处;明示待遇及福利)那将是历史性的一步,如果即发了车补;还有公车,那将是历史的倒退!
【九斤老太
】:
国家规定只有正部级及外交部、公安部的副部级才配有专车,副部级干部只是‘相对保证工作用车’。20年来腐败得处级领导干部都配有专车了。现在赞扬什么‘厅局级及以下干部专车可能被取消’。真不明白这是廉正还是腐败。
【井冈遗老
】:
取消专车,公车杜绝私用;发放专款,公费明入私囊。
[font=宋体][/font]
0
评论
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
[763]
时事聚焦
[452]
言论and历史
[292]
五花八门
[19]
备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