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1/04 | 人民视点:需要一场制度革命 专家论贫富差距
类别(言论and历史) | 评论(0) | 阅读(410) | 发表于 20:05
人民网评论部策划 编辑:黄维


编者按:贫富差距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十一五”规划“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各方关注,引发热议。如何解决好贫富差距的问题,人民网评论部开展了《贫富差距问题如何解》的话题讨论。为此,人民网记者就网友关注的几个问题采访了专家学者,听听专家们对贫富差距是如何“诊治开方”的——

 

 

关注点:贫富差距“病根”在哪?


--------------------------------------------------------------------------------

 

不论是高端经济学家,还是资深国情研究员,对缩小贫富差距大家纷纷“支招”。而话锋所及,都指向两个字——制度。

 

中国需要一场制度革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城乡隔绝、对立、分离的不公平和不公正局面。这种长期实行不公平、不公正的制度本身就严重地限制农民人身自由、妨碍对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阻碍农民劳动力流动和转移,这是农民人均收入相对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的根本原因。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胡鞍钢认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的最新研究,产生贫富差距的因素有:城乡差距是第一因素,主要是90年代中期、后期城乡收入差距明显扩大,这反映了“一国两制”(即城市与农村不同制度的安排)的制度成本;

第二个因素是各地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是90年代上半期中国放开农产品交易和市场,大部分农产品国际价格和国内价格持续下降,农业比重高的内陆省区农民的农业收入增长缓慢或下降;

第三是城市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是90年代下半期国有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大量的下岗分流,出现了所谓转型贫困人口;最后是省级收入差距扩大,主要是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人均收入差距急剧加大,而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内部人均收入差距在缩小。政府在缩小收入差距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是对于中国这样幅员辽阔,快速变化的国家,经济增长收益无法在人群中均等分布,同时这种收入的差距还将继续扩大,因此采取措施以遏制这种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不采取遏制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目前收入差距程度还会继续扩大。

 

贫富差距扩大有一定历史合理性,经济领域存在许多不平等的竞争。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室主任、教授,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吴忠民

吴忠民担忧的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 经济领域当中存在着许多不平等的竞争。一些部门、行业甚至是一些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够通过垄断经营获得垄断利益或高额利润。在全国分行业收入的统计中,垄断性行业人员的收入稳居前几名,如航空运输业、管道运输业、邮电通讯业、电力部门等等。甚至连一些社会公共事业部门,如某些公共教育机构、某些公共医疗机构也存在利用行业垄断的地位而索取高额利润的情况。



“收入差距过大,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一个绕不开的弯儿,这对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杨宜勇

杨宜勇认为,当前的收入差距问题,同各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市场化程度有关,也与个人的机遇与努力程度有关,此外还有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应该讲,许多中国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通过市场机制获取和积累了个人财富,并实现了个人经济地位的上升性流动。也就是说,贫富差距的拉大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体制缺陷加剧贫富不均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苏明

四点原因:一是税制不健全,对高收入群体缺乏必要的“限高”一方面使一部分人的财富迅速扩大,另一方面削弱了国家必要的再分配能力,难以有效地援助弱势群体,从而加大了贫富差距。二是保障明显滞后,对基础阶层缺乏必要的“兜底”。三是行业垄断难打破,加剧了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差距。 四是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权钱交易“造就”暴富阶层。

 

 

开处方:贫富差距如何解?


--------------------------------------------------------------------------------

中国需要制定一项适用于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的有效的经济上负担得起的、切实可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

胡鞍钢认为,根据世界银行报告,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一些风险,特别是失业与收入的风险也在增加。社会中的弱者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它会导致社会财富不平等的增加,加剧社会压力。社会中面临风险的主要群体是穷人、病人、老年人、妇女和失业者。随着中国变得更加富裕,政府需要建立相应的政策和体制,保证一个关心人而又富于竞争性的制度,以帮助弱势群体对付这些风险,并从各个方面发掘人的潜力。

为了有效应对风险,应将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扩大到城镇地区的非国有部门,并为农村地区提供一些基本的保障计划,比如大病和伤害保险。对于整个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实行全面的政府间财政制度改革,对教育和社会保障服务等核心公共服务的融资实行部分集中化管理,扩大自主权和加强问责制。



用5年的时间完成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室主任、教授,中国社会学学会常务理事吴忠民

吴忠明认为,缩小贫富差距主要有三点:

首先要转换基本理念——共享社会成果,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发展观,还是建设和谐社会,“十一五规划”,这个观念都应当持续下去。

其次,从经济发展可持续、健康的动力角度来看,社会公正状况直接影响着经济的主要拉动力。就一般情况而言,经济的拉动力包括出口拉动力、投资拉动力和内需拉动力,其中,内需拉动力的作用要远远高于前两者。现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内需不足,由于农村人口过于贫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没有购买力,市场活力就不够。现在,外贸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70%,这是一种过度依赖,美国、日本、印度和德国等国的这个比重不到20%。为了不再过于倚重外贸来推动经济增长,政府意识到必须转向以内需为动力的发展模式,而扩大内需的根本就是缩小贫富差距,增加农民收入。

第三,用5年的时间完成建立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在5年之内,打好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础,并形成一个合理有效的制度。5年后,再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战果,使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再上一个台阶。

吴忠民说,初级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三险”开始覆盖全部的工人包括农民工;开始对工人尤其是农民工进行常规的职业培训;适当增加失业保险支出;扩大低保范围并适当提高低保标准;启动农村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建设;国家出资并免除所有农村小学生、初中生的教材费,适当减免部分农村小学生、初中生的学杂费;增大对城乡抚恤事业的投入。初步估计,每年国家大约需要支出2700亿元左右的资金。“这个数字没有超出国家的财政能力。”

 

只有给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他们才能更多地参与市场竞争,分享到更多经济增长的成果,这才真正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郝如玉

治贫的主要手段是教育。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使得专业人士的价值创造和收入相匹配,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国外学者用50个国家的数据做了相关统计和研究,其结果证明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受教育程度不同,受教育机会的不均衡导致了收入的巨大差距。社会成员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其收入的多少成正比例关系。发达国家注重使用的治贫手段,就是通过给低收入者提供取得高收入所需要的相应教育的机会,这也是西方税务专家普遍推崇的缩小贫富差距的主要手段,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城乡差距最显著最重要的是教育差距,“促富治贫”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教育。因此,国家应加大教育投入,在彻底解决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同时,着力保证低收入阶层子女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结语:谆谆之言,拳拳之心。专家学者们精辟的观点、建议,将为政府部门今后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我们相信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也希望广大网友参与到我们的讨论中,谈谈您对贫富差距的看法。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763]
时事聚焦[452]
言论and历史[292]
五花八门[19]
备份[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