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8 | 英国《卫报》:中国和印度正率领亚洲走向富强
类别(言论and历史) | 评论(0) | 阅读(38) | 发表于 13:43
美国中央情报局下属机构国家情报委员会的分析人员在一份名为《勾画全球未来》的报告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如同二十世纪被称为‘美国世纪’一样,二十一世纪的亚洲在中国和印度的带领下,将进入繁盛期。”

  这样的预言只有在中国和印度相互合作、和平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两国日渐增长的贸易数字已经表明,两国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将彼此间历史上存在的争议抛在一边。预计中印两国间的贸易额将在2008年达到200亿美元,2010年将激增至300亿美元。

  今年9月初,江苏省的一个贸易代表团明确表示,最让他们感兴趣的是印度的软件产业。事实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印度最为成功的一个领域。目前这一领域贡献的产值已经占印度国内生产总值的4%,其产业收入的年增长率高达38%,分析人士预测其销售收入在2008年将达到700亿美元。中国官员一直坚持认为,如果中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的话,那么印度就可以被叫做全球的办公室。这背后的逻辑是两国可以联合起来,共同占领市场。

  实际上,很多印度信息技术企业已经在中国雇佣了成百上千的程序设计员。印度最大的信息技术企业的塔塔咨询服务公司今年6月份就同微软和中国政府签订了在中国创办一个全球性的软件公司的协议。该公司亚太地区事务负责人吉里加·潘德说:“我们决定到这里来是看中这里的人才,中国现在每年培养的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比印度还要多,其信息技术市场以每年20%的速度在增长,我们想要打入这一市场。”

  在很多专家看来,中国为印度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榜样。印度的软件技术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功,是因为没有政府规章制度的羁绊。软件和外包业务公司不但免受约束性法规的束缚,还可以接受外国直接投资,而在零售等行业,这一切是受到禁止的。印度领导人并没有忽视这其中的经验教训,不管是在引进和采用灵活的劳动法规时,还是在设立经济特区吸引外资时,各级官员通常从中国的例子中来寻找理论支持。

  中国和印度虽紧密相邻,但情况却不完全相同。中国的成功是建立在高教育普及率和低贫困率的基础之上,以确保有工人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而在印度,每两个5岁以下的儿童中,就有一个营养不良;一半的女性人口为文盲。结果就造成印度的经济发展只能仰仗小部分人口。就经济而言,中国国内的高储蓄率使其能够有基金来建造世界一流的基础设施,同时吸引数量巨大的外资前来投资建厂并提供其需要的素质合格的劳动力。

  印度国会议员、国大党首席经济顾问贾伊拉姆·拉米希认为,印度依靠25%的储蓄率获得了7%的经济增长率,而中国的储蓄率高达40%,经济增长率达到9%,未来印度必须依靠效率和市场经济路线才有望赶上中国。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763]
时事聚焦[452]
言论and历史[292]
五花八门[19]
备份[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