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10/13 | 航天如何拉动中国经济:投入回报率7至12倍
类别(言论and历史) | 评论(0) | 阅读(20) | 发表于 12:41
“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许多“搭车”企业已开始计算收益。根据美国、欧洲多家研究机构的评估,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至12元的回报。中国已经迈入航天大国的行列,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

  航天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产业,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同时也具有高效益。航天领域目前最具有产业特征的,莫过于卫星制造业、卫星发射服务、卫星应用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业。

  “国际航天商业委员会”8月发布的《2005年航天产业现状》调研报告统计:2004年全球航天产业来自商业服务和政府计划的总收入达到1030亿美元,预测到2010年将会超过1580亿美元。

  中国正在加快航天的产业化进程,航天科技集团提出了两个1000亿的目标,集团公司总资产在2005年前达到1000亿元、总收入在2010年以前达到1000亿元。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许达哲说,中国共发射了数十颗气象、资源、通信、海洋卫星,载人航天工程也有了良好开端,但目前很难准确测算出航天究竟创造了多少产值和利润,今天的百姓生活已经一刻也离不开航天科技。

  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市场价值之大难以预测。航天,对其他产业的带动而产生的效益,远比其直接产生的高得多。太空育种,几乎是航天产业的众多“搭车”者最简单的一个,然而,它所产生的效益也最直观。自1987年中国在返回式卫星上进行太空育种以来,已经有近50个品系大面积种植推广。太空水稻、太空蔬菜、太空花卉、太空水果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

  航天高新技术是综合集成技术,包含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材料能源、环保、仿真、计算、网络、通信、控制、导航、遥测、遥控、遥感、空气动力、真空低温、特殊密封、可靠性与安全性保障等技术,对于许多产业部门都具有广泛适用性。

  中国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发展航天,当时就为中国半导体、电子、原材料、仪器仪表工业提供了发展良机;航天技术曾为传统石化、机电、能源、交通、纺织、医药等十多个产业,研制、生产了急需的工业工程控制系统、微机数控系统、各种机器人等仪器设备;向有关产业部门提供风洞试验、热试验、大型离心试验、大型跌落式冲击试验、震动试验等。

  航天科技集团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中国近年来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有近2000项空间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

  “而在生命科学等领域如果能够取得突破性成果,人类的健康和生活将可能出现质的飞跃,这是用数字无法衡量的了。”中国科学院院士胡文瑞说。

  更为重要的是,航天领域的能力和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之一。航天事业更大的辐射作用在于,能够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极大地提升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发言权和地位。

  “神舟”六号的再次载人飞行,以及中国对于航天活动的长远规划,再度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胡世祥说,航天,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捆上了火箭,已经和必将继续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动力。

  (据新华社)

  《华南新闻》 (2005年10月13日 第二版)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763]
时事聚焦[452]
言论and历史[292]
五花八门[19]
备份[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