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9/22 | 美国里格斯银行——"独裁者们的洗钱工具"
类别(时事聚焦) | 评论(0) | 阅读(37) | 发表于 21:10
(中国)大洋网  (2005-09-22)

  如果美国想要将令它不快的某国政府的丑事公之于众,它就会最先站出来揭发其腐败和赃钱交易。但是,如果换成它的某个盟国或保证向其提供能源的国家,美国就会严守秘密。因此,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里格斯银行确保了某些国家独裁者所侵吞的资金的安全。其中奥秘何在?法国《外交世界》月刊不久前刊发一篇题为《里格斯银行,独裁者们的洗钱工具》的署名文章,揭示了这一奥秘:

  秘密网络

  智利的皮诺切特将军在1973年至1990年执政期间为自己养老筹得了大笔钱财。美国、智利和西班牙的调查者们对此进行调查,其发现颇令人吃惊。

  2005年3月16日,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卡尔·莱文和共和党参议员诺姆·科尔曼提交了有关洗赃钱的调查结果。他们向世人公布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秘密金融网”,它包括超过125个在美国和外国不同银行中的账户,全部为智利前总统及其家庭成员所有。而仅里格斯一家银行就掌管着皮诺切特近1/4的账户。这家位于华盛顿的金融机构虽然只是中等规模,却是“最受使馆欢迎”的银行,就在不久前,它还自吹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城市里最重要的银行”。

  正是因为这个令人敬仰的银行具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对客户的忠心,在各个不同国家的银行如美国的花旗银行集团和美国银行、英国的汇丰银行、智利银行、西班牙桑坦德银行等的串通下,一个有利于这位智利前军事首领的复杂且非法的金融体系建立起来了。参议员提供的调查报告并不排除还有其他账户。虽然调查者始终没能指出多年来累计存款的准确数目,但他们目前估计大约为1300万美元。事实上,莱文解释说,“有新消息证明,皮诺切特在美国的金融网远比此发达,它已持续了很长时间,并且更多地牵涉到我们此前已发现的一些银行”。

  在这位美国参议员2004年7月提交的上一份报告中,只提到在1994年至2002年间里格斯银行9个账户上存入了一笔400万至800万美元的款项。很显然,皮诺切特的各种收入(包括当将军、当共和国总统、还有当终身议员的收入)不足以让他有如此多的存款。然而,正如莱文后来所明确指出的那样,银行“既没有报警,也没有向司法部通报这些存款的存在”,而美国法律规定这些存款要受法律义务约束。尽管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疏漏,但里格斯银行积极参与对这一可疑资金的管理确实令人无法容忍。

  实际上,在对不同账户的管理中,该银行始终拒绝透露存款人的身份,声称这是一位“已退休的成功专业人士”。在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间,迫于西班牙司法部门的要求,皮诺切特被扣留在伦敦,接受对他搞“大屠杀、酷刑……”的诉讼的预审,根据莱文的报告,“法庭下令冻结他的账户,而里格斯银行却帮他将伦敦的资金安全转移到了美国”。1999年转移的这笔资金数额为160万美元。当英国媒体提到这位前独裁者的资产时,该银行立即变更了资金所有者及其妻子的名字,希望以此转移人们的视线。

  不管怎样,参议员的首次调查成功地发现了两家秘密公司的存在,它们完全是里格斯银行为了皮诺切特的利益而一手策划组建的。这两家公司既没有办公地点,也没有雇员。相反,这些空壳公司却在以纳税人天堂而著称的巴哈马有账户。

  金蝉脱壳

  第二次调查让人了解到更多这个金融网络的情况。里格斯银行此间确实表现出了极大的合作精神。不过,因为被来自参议院、财政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等方面的调查所包围,这是它的唯一选择。这一合作不是没有限度的。该银行依然关闭着一些账户,没有通知当局相关资金的非法性质,以致美国情报人员无法对此进行追踪,莱文对此也深感遗憾。

  不管怎样,参议院调查小组成功地认定,皮诺切特为开账户使用了不下10个假身份和伪造的外交护照。通过没收的信件,调查小组发现智利前独裁者与里格斯银行总裁乔·奥尔布里顿关系十分密切。

  眼看着司法合围日渐收紧,银行家们宁愿与司法部门达成友好协议。2005年1月,当哥伦比亚特区联邦检察官肯尼思·韦恩斯坦宣布仲裁协议时,他的神情和参议员卡尔·莱文一样严肃,他说,“里格斯银行不顾监督者的多次警告,为一些冒险洗钱的客户奔走,并帮助他们保护需要经过详细检查的金融交易。这一长期和有步骤的行为不只是简单的渎职,而是违背银行法的犯罪行为”。因此,里格斯银行的领导人同意进行有罪辩护,对银行进行为期5年的考验,并缴纳罚金1600万美元。

  这样的处罚似乎过于严厉。但银行却从中得利。首先,它只因一名被控领导人而进行有罪辩护,此人在规定期限内并没有告知当局其账户上一些可疑资金的来源,因此该银行只负有渎职的责任。银行挽回了面子,实际上,它在其客户的一些可耻金融勾当中起了重要作用。

  里格斯银行最终免于5年考验期。因为协议有一项条款,即在被收购的情况下,措施将被解除。里格斯银行在2004 年7月经协商后被卖给了匹兹堡国民商业银行,2005年5月13日生效。在出售协议中,匹兹堡银行承诺出资7.79亿美元收购里格斯银行……友好协议对里格斯银行来说有两个好处,一是结束对洗钱的公开调查,更主要的则是该银行及其子公司不会因为与各国使馆或其私人客户的国际交往活动而受到任何指控。

  利益关系

  皮诺切特并非唯一从里格斯银行获益的独裁者。用铁腕控制赤道几内亚的独裁者特奥多罗·奥比昂·恩圭马在里格斯银行的存款达到7亿美元,是该银行的第一大客户。

  赤道几内亚自1968年独立以来就一直处在恐怖统治之下。恩圭马1979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他叔叔的统治,并让人枪杀了他,当时的赤道几内亚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90年代初,美国一些公司的石油勘探颇有成效。在几年的时间里,赤道几内亚成为撒哈拉以南地区继安哥拉和尼日利亚之后的第三大石油生产国,排在了加蓬和刚果之前。然而,石油也没有改变该国百姓的命运。从写在文件上的人均收入来看,该国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而实际上却是最悲惨的国家之一。

  美国各石油公司至今仍垄断着赤道几内亚的石油生产。该国的石油收入不断增加(1993年为300万美元,2000年为2.1亿美元,2003年为7亿美元),而65%的百姓人均日生活费不到2美元。国家产出大量石油,却始终缺水缺电。那里增长的并非是财富,而是当权者们的掠夺物。石油收入和其他收入一样都被当权者们及其家人在与美国方面及里格斯银行串通后转移到了国外。

  1995年,里格斯银行为赤道几内亚驻华盛顿使馆开设了第一个账户。美国参议院的报告指出,在1995年至2004年间,里格斯银行管理着“赤道几内亚政府及其成员和家人的60多个账户”。

  皮诺切特的1300万美元与恩圭马的7亿美元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他们拥有如此巨额财富的原因在于,独裁者把国家收入与个人财产混为一体。

  里格斯银行是从恩圭马遭到国际社会鄙视时开始为其服务的。当时的一些组织谴责他长期使用酷刑,地缘政治毒品监测中心把赤道几内亚视为“拉美和欧洲间毒品交易的中转站之一”……以至于除法国以外的所有西方国家都与赤道几内亚断了交。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里格斯银行在独裁者最受西方领导人追捧的时候不得不与其断绝关系。在2001年“9·11”事件后,美国决定减少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增加从西非进口原油。从此,几内亚湾被看成是美国政策的一个“重要利益”区域。昨天还人见人避的赤道几内亚因为其丰富的石油储备而变得可以交往了。2002年,布什总统在华盛顿多次会见了一些非洲国家元首,与他们讨论军事和能源安全,这其中就有恩圭马。美国在与赤道几内亚断交8年后重新恢复了外交关系,西方各国也纷纷效仿华盛顿。

  恩圭马因为“对他有偏见的评论”,在扬言要起诉国际媒体之后关闭了他在里格斯银行的所有账户。

  官方的报告目前只是冰山的一角。针对多哥已故总统埃亚德马的账户、来自莫桑比克、贝宁等国账户的类似调查有可能要继续进行下去。

  按照美国媒体的说法,里格斯银行领导人也值得进行调查。自80年代初以来,里格斯银行主要由其总裁、休斯敦商人乔·奥尔布里顿掌管,他是布什家族的好朋友。里格斯银行1997年出资550万美元收购了由现任总统布什的叔叔乔纳森创立的小投资公司。乔纳森现在已成为里格斯银行的高级领导人之一,曾十分慷慨地为其侄子竞选总统出资。奥尔布里顿则对自己成为布什总统基金会的出资人感到满足。
0

评论Comments

日志分类
首页[763]
时事聚焦[452]
言论and历史[292]
五花八门[19]
备份[0]